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 > 科普健教 > 健康科普

发布时间:2024-07-11

小小蜱虫,不得不防

每年4-10月是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(俗称“蜱虫病”)流行季。“蜱虫病”主要经过蜱虫叮咬传给人,也可经接触病人血液、血性分泌物、排泄物及其污染物造成人传人。以发热伴血小板减少为主要临床表现,老年患者易转为重症甚至导致死亡。

一、被叮咬后会出现哪些症状?

该病的潜伏期一般为5~14天,多在6~9天。急性起病,主要症状为发热,体温多在38℃以上,重者持续高热,可达40℃以上,部分患者热程可长达10天以上。常见症状包括疲乏、恶心、呕吐等,部分患者有头痛、肌肉酸痛、腹泻等。查体常有颈部、腋下及腹股沟等浅表淋巴结肿大伴压痛、上腹部压痛。

二、发热伴是如何传播的?

已知该病主要传播途径为蜱虫叮咬携带病原体的宿主动物后,再叮咬人时,引起病毒传播。人与人之间的传播偶有报道,主要为直接接触危重患者的血液、体液和分泌物而导致人际间的传播。

三、如何预防?

1、开荒、农忙、旅行、垂钓等户外活动应穿长袖长裤,扎紧衣袖和裤腿,裸露皮肤部位可涂抹含避蚊胺(DEET)的驱避剂,同时避免在草地、树林等环境中长时间坐卧。

2、户外活动后,进入室内前认真检查衣物、背包是否有蜱虫附着并及时清理;沐浴更衣,并检查体表是否有蜱虫附着。

3、注意定期清理家庭周边杂草,同时清理和杀灭家畜身上的寄生蜱;不要在草地、树木上晾晒衣物,防止蜱虫附着。

4、开荒、农忙、旅行、垂钓、流浪动物救助、宠物医院等人员,尤其45岁以上者是发热伴的高风险人群,无论是否有蜱虫叮咬,如果出现发热应及时前往医疗机构就诊,并告知医生户外活动和可疑蜱虫叮咬情况。

四、被叮咬后如何处理?

蜱虫叮咬后应尽快去除蜱虫,禁止直接手拔、拍死、捏爆、硬拽、火烤......

最佳办法是用镊子拔出,按照一观,二夹、三拔、四消步骤

“一观”:仔细观察,找到蜱的头部。一般蜱虫口部会嵌入皮肤,躯干留在外面;

二夹”:用合适的镊子(建议使用较细尖的镊子)从侧面夹住蜱虫的假头顶端部位,即尽量靠近皮肤(千万不要夹后面的躯体,容易拔出时把假头留在皮肤里);

三拔”:用稳定、缓慢、有力的提拉,拔出蜱虫,拉动镊子时不要扭动、猛拉。注意观察拔出的虫子是否完整;

四消”:取出后,用酒精、肥皂水或碘酒清洗伤口。清洗时手和伤口要同时清洗干净。拔出的蜱虫千万不要捏碎。如果蜱虫吸饱了血,身体鼓鼓的,拔取时需小心,别弄破蜱虫身体。

当然,有条件者应及时就医,寻求专业帮助。特别提醒,被蜱虫叮咬后,如果有发热、乏力、头疼等不适,尽快就医,一定要告诉医生你的活动史和蜱虫叮咬史。



扫一扫二维码,关注威海市中医院官方微博微信
了解威海市中医院最新活动信息和专家坐诊通知!

24小时服务电话
工作时间:0631-5312827(咨询电话) / 0631-5303116(投诉类电话)
非工作时间:0631-5303112(非工作时间)
地址:威海市青岛北路29号
邮编:264200
传真:0631-5322773
邮箱:whzybjb@163.com
乘车路线:K1,K2,K3,K6,1,11,12,20,21,23,24,26,
27,33,36,37,41,43,49, 50,52,53,101,103,104,
106,107,108,109,110,112,115,117,118到中医院站下车。

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本站信息 网站信息仅供参考,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

Copyright © 2015 威海市中医院  鲁ICP备05013238号-1  鲁ICP备05013238号-3   鲁公网安备 37100202000218号  技术支持:奥讯软件 数据统计